单分子免疫:走小而美还是大而全
时间:2023-11-06 访问量:168
检测范围,轻松超过4个log,如能测0.1-超过1000pg/ml。精密度,看simoa批内批间cv约6%左右,分项目,低端cv估计不好。故障,上市一年属于磨合期,故障高点也正常,相信故障率能控制好。以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指标为例,1个收费400元/项左右,成本算他30元/测试(含耗材)卖100元/测试,(数据纯拍未找到依据)一天5个样本,每样本测3个项目(3项1200,和ct比还是很有优势,即使测3项翻一倍也便宜很多)。未来成本降低一半,售价降低一半(由于有大量竞争)标本量和测试项目增加1倍。目前单产=(100元-30元)*5样本*3项目*22天*12个月=83.2万元/年未来单产=(50元-15元)*10样本*6项目*22天*12个月=55.4万元/年已知simoa仪器卖150万/台,国产这方面干到售价50万元,毛利20%左右应该问题不大。即成本40万仪器成本。数据基本都是拍的只有收费是准的,如果有幸拍的差不多,至少可以看出有权赚,回收期还好是个不错的生意。基于个人粗浅的认识,一旦用上了微流控技术,联检的能力增加,但一次性耗材可能增加,单测试成本会上升。1样本处理运输、2耗材辅助试剂运输、3免疫反应、4发光检测。123但凡两项以上整合在一起这个装置大概率是芯片耗材,成本高。听说SiMoA仪器要150万(不准的话,可以加好友告诉我一下),还配套进口芯片。系统和试剂耗材成本可以说是SiMoA一大短板。国产企业想赚大钱建议考虑一下从设计上降低成本,挺近临床。也就是说能用成熟的装置就用,能用管子、池子,就不用芯片、杯子。单分子免疫目前还是科研为主,毕竟低丰度的标志物,先要发现才能进入临床。目前SiMoA也大多是在科研用途,现阶段要想赚到钱,单分子免疫后来者,尤其是国产玩家,势必还要挤科研市场,做名声工程后来者在文献、标杆、成本上不占优势。参考测序初期国产玩家也没赢到多少份额。活下去的重点还是要把单分子免疫产品作为生产工具,设计思路上要从研发“金铲子”变为“拖拉机”,具备稳定、快速、便宜、便捷。科研和临床的需求区别很大,临床重检出,重视单次结果,反倒不看重精密度。结合临床生产工具的稳、快、便宜、便捷的特点,很难用通用机型满足不同需求。大方向还是科研平台和临床平台分开研发,也看到宇测为例已经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产品设计。特立独行指,做低丰度标志物如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标志物,眼科房水标志物等。单分子灵敏度高,也牺牲了一些其他性能。要不要兼容甲功激素肿瘤这些不太要求灵敏度的常规项目。前几条讨论了产品形态,和活下去的方向,都支持未来要做一款服务临床的仪器,能够检测临床需要的更多低丰度标志物。但在现在缺乏低丰度标志物的情况下,活下去又涉及到要不要做低丰度以外的其他标志物。现阶段免疫检测情况是,发光满足大部分标志物、客户认可、价格低甚至集采、速度快,重复性好。看起来单分子平台完全不占优势。但不做这些有可能做不大,或者速度不够快,最后被收购。矛盾突出。在落孔or变为单层之前和发光原理上一样,是否能在仪器设计上将落孔or单层化之前与发光复用,常规项目直接转移至PMT检测、单分子的项目转移至CMOS拍照。常规项目降低操作时间和要求,提高常规项目竞争力。另一点,是否分子和免疫做成一体机,前期调研发现,技术上不存在限制,主要还是检测实验室,已经形成了分子室免疫室的区分,不需要同机联检分子免疫。要想改变用户的要求和标准,除非干掉现有其他所有分子检测平台,个人认为很难办到。单分子免疫未来是坚持单机,还是更加自动化接入流水线。进入常规检测领域带来的限制更多,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要求也更多,最终能否独立活下去,不仅靠自身实力也看政策和机遇。但至少小而美这条路可以走很长一段时间,比如坚持单机测一些几pg/mL的项目,其他方法学无法稳定检出,单分子免疫可以坚持到新方法学出现。如果有两种之外的选项,则至少能开拓思路,欢迎交流。
- QQ咨询
- 官方微信
- 联系电话
- 座机022-65297906
- 返回顶部